能机学院全体师生:
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、三中全会精神,按照《教育部关于举办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(2025)的通知》(教高函〔2025〕7号)要求,以更中国、更国际、更教育、更全面、更创新、更协同为总体目标,实现以赛促教,探索人才培养新途径;以赛促学,培养创新创业生力军;以赛促创,搭建产教融合新平台,切实提升学院创新创业教育水平。学院决定举办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(2025)院内选拔赛,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:
一、参赛对象及要求
1.学院全体本科、研究生均可参加,根据参赛团队负责人所在学院申报参与院内选拔。
2.参赛项目只能选择一个符合要求的赛道报名参赛,根据参赛团队负责人的学籍或学历确定参赛团队所代表的参赛学校,且代表的参赛学校具有唯一性,在校生以在读学籍报名(以2025年4月25日为准),毕业生以最高学历报名。
3. 参赛人员(不含产业赛道参赛项目成员中的教师)年龄不超过35岁(1990年3月1日及以后出生)。参赛团队须在报名系统中将项目所涉及的材料按时如实填写提交。
4. 以团队为单位报名参赛。允许跨校、跨院组建参赛团队,每个团队的成员不少于3人,不多于15人(含团队负责人),须为项目的实际核心成员。参赛团队所报参赛创业项目,须为本团队策划或经营的项目,不得借用他人项目参赛。
二、赛道及类别
(一)高教主赛道(国内项目)
根据参赛申报人所处学习阶段,项目分为本科生组、研究生组。根据项目发展阶段(在2025年4月25日之前是否完成工商等各类登记注册),本科生组和研究生组均内设创意组、创业组,并按照新工科、新医科、新农科、新文科、人工智能+、低空经济、生物技术、量子科技、新能源、新材料设置参赛项目类型。(具体要求见附件1)
参赛项目团队应认真了解和把握新质生产力的内涵及要求,结合以上分类及项目实际,合理选择参赛项目类别,根据各参赛项目建设内涵和产业发展方向选择相应类型。
(二)高教主赛道(国际项目)
由我校向国外合作院校发出参赛邀请,并协助国外院校参赛团队,在全球青年创新领袖共同体促进会(PILC)官网(https://www.pilcchina.org/)登录注册后,报名并提交参赛材料。报名系统的开放时间为北京时间2025年6月16日0点,截止时
间为北京时间2025年7月15日24点。受邀院校或团队在报名参赛时应准确填写上海电力大学的英文名称。
国际项目要求参赛团队所有成员均具有国外普通高等院校学籍(指导教师可为我校教师),团队成员为2-15人。国际项目参赛组别、项目类别、评审标准等内容与高教主赛道(国内项目)均相同。(具体要求见附件2)
(三)“青年红色筑梦之旅”赛道
参加“青年红色筑梦之旅”赛道的项目应符合大赛参赛项目要求,同时在推进农业农村、城乡社区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有创新性、实效性和可持续性。参赛项目须报名参加“青年红色筑梦之旅”活动,否则一经发现,取消参赛资格。根据项目性质和特点,分为公益组、创意组、创业组。(具体要求见附件1)
(四)产业赛道
允许师生共同组队参赛,参赛项目中的教师须为高校教师(2025年7月15日前正式入职)。参赛项目类型分为企业命题组和成果转化组(具体要求见附件1)。
企业命题组分为产教协同创新组和区域特色产业组。针对企业开放创新需求,面向产业代表性企业、行业龙头企业、专精特新企业、新型研发机构等征集命题。命题企业须进入全国大学生创业服务网(网址:https://cy.ncss.cn)进行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(2025)产业赛道命题申报。入选命题于5月下旬在全国大学生创业服务网和全球青年创新领袖共同体促进会(PILC)官网(网址:www.pilcchina.org)公开发布。参赛团队所提交的命题对策须符合所答企业命题要求。
成果转化组聚焦高校科研成果转化应用与市场化推广,围绕核心技术专利转化、实验室成果产业化、产业链协同创新等方向,深化产教融合,促进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,推动更多高校科技创新成果转化落地,形成现实生产力的项目。
三、赛程安排
1. 参赛报名。参赛团队通过登录全国大学生创业服务网(网址:https://cy.ncss.cn)进行报名,在“资料下载”版块可下载学生操作手册指导报名参赛。通过微信公众号(名称为“全国大学生创业服务网”或“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”)进行赛事咨询。国际参赛项目通过全球青年创新领袖共同体促进会官网进行报名(网址:www.pilcchina.org)。
平台成功报名,参赛项目申报才有效。网上报名截止时间:5月28日,此时间之后报名的项目不安排参加选拔赛。
2. 选拔评审。各参赛团队在网上报名成功后,学院将于5月30日前组织选拔赛。
3. 获院级评审推荐的项目将参加校内决赛。学校将组织专家评审项目,并遴选出优秀项目参加上海市赛,具体安排请关注学校教务处的通知。
四、学院对教师组织学生参赛的项目数要求、成功参赛认定与激励政策
1、为了组织好此项赛事,有力促进《创新创业训练与实践》学分认定工作,针对各系的教师、实验中心教师、双肩挑教师,学院提出如下要求:高级职称教师每人以第一指导教师组织学生报名3个项目、其他教师以第一指导教师报名2项项目参加院内选拔赛,在指定的竞赛网站成功提交完整的竞赛资料后视为成功组织完成1项申请。
2、《创新创业训练与实践》学分认定的学生,每 2-3 人组成一个团队,主动对接指导老师参赛,成功完成参赛资料线上提交,视为可以以参赛认定学分。
五、其他
1. 请各研究所根据分配指标数按时足额完成项目申报。
2.院内选拔赛设特等奖、一等奖、二等奖、三等奖、优胜奖若干,颁发荣誉证书。
3. 咨询联系人1:凌老师,电子邮箱:suepsc@163.com
咨询联系人2:胡老师,电子邮箱:Daisy_hmy@link.cuhk.edu.hk
能源于机械工程学院
2025年5月16日
附件1:教育部关于举办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(2025)的通知.pdf
附件2:关于做好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国际间项目邀请的通知.pdf